查看原文
其他

连接水与天:上海民生轮渡站|Shanghai Minsheng Ferry Station

ALYA MEDIA 劉宇揚建築事務所 2022-03-23


东岸贯通三部曲  

East Bund Trilogy:

A connective tissue of the land, by the water, for the people, under the sky

位于民生轮渡站上方的云亭,在材料和形态上很好的延续了宛如彗星跨泓水般的洋泾港桥,一漂浮、一延伸、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三部曲前两个篇章的精彩内容请点击:

浦东洋泾港桥|Pudong Yangjing Canal Bridge

上海民生码头水岸景观及贯通|Shanghai Minsheng Wharf Waterfront Landscape and Reconnection

▲自西向东,轮渡站沿江全景

▲二层云亭,观景平台与贯通桥相连


 项目总括 

Project Overview 

上海民生码头水岸改造及贯通项目一共包含三个子项:东端的洋泾港桥,主体的民生码头水岸段改造,和西端的民生轮渡站。


相比于前两个子项,民生轮渡站项目涵盖了三个主要的利益相关方(stakeholder) :东岸集团代表了民生码头,地产集团代表了新华绿地,轮渡公司代表了民生轮渡站。当然,在这三方之外,至关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实际上是建成之后的使用人群。在现行体制下,设计方除了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实际上也为缺席的公众市民扮演了参与者的角色。

▲民生码头及轮渡站城市区位图

民生轮渡站位于民生路尽端,北临黄浦江,西侧连接新华绿地,东侧通过慧民桥连接入民生艺术码头。作为联系浦江两岸的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同时也是东西两侧滨江贯通的重要景观节点,整体设计将建筑融入周边景观,并通过上下层功能分离的设计策略,将出入轮渡站的人流同滨江三道慢行道合理分流。

▲轮渡站作为整个东岸贯通工程的西端重要节点鸟瞰



 场地状况 

Site Situation 

在项目伊始我们先对这块间隙地进行了一轮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主要回应以下四方面的诉求:维持轮渡站的车流及人流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连接地块东侧民生码头贯通桥和西侧新华绿地的景观坡地,整合民生艺术港西侧入口广场空间及地铁通风塔的空间关系,并且预留好地铁及隧道在工程阶段的施工场地。

▲场地原始状况分析图

▲场地原始状况与建成后的轮渡站鸟瞰


 设计策略与过程 

Design Strategy & Process 

建成的轮渡站实则经历了近两年的前期研究和城市设计过程,尽管是最先启动的,却是在整个民生码头水岸改造及贯通项目里最后完工的子项。通过众多未曾露面的图纸与方案,从中一窥其设计演变至今的过程,以及背后大量的思考与考量。其经历的“风风雨雨”尤为值得重新发掘并形成专属的故事,一段关于民生轮渡站的前世今生。

▲民生码头水岸改造及贯通模型中轮渡站部分



前期草案,2014-16

Preliminary Schemes

前期方案尝试探讨轮渡站作为浦东东岸重要交通节点之一,在新的城市语境下,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将会有哪些新的可能性。设计提出城市舞台、城市关节、城市镜头、城市门厅的理念,将艺术元素融入进交通功能,试图通过改造轮渡站外观,梳理沿江步道关系,使原本客流量稀少的旧轮渡站焕发新活力。

▲前期方案草图


▲场地规划概念分析图



概念草案1:舱体

▲概念意向与概念生成图

▲概念效果图

▲结构单体


概念草案2:天棚

▲概念意向图与顶棚结构概念草图

▲概念效果图


概念草案3:漂浮

▲结构概念

▲概念效果图


其他更多草案

除了以上3个方向的探索,在过程中还诞生了诸多过程方案。从造型的研究,到桁架、拉索与浇筑结构结合的多种可能性。


概念方案,2016

Concept Scheme

综合众多的前期方案探索,在2016年的成果汇报中,基于舱体的概念采用了木构船的概念,以弧形木结构为主体,连接东边的滨江景观带与西边的新华绿地。结构之下为轮渡入口与交通空间,之上设计拱桥供行人穿行与驻足观景。

▲总平图

▲概念意向与结构效果图

▲远景效果图

▲单体结构拆解图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近景效果图



调整方案,2017-18

Revised Scheme

由于贯通工程的路径原因,轮渡站必须经历一次阶段性的拆除和重建。因民生渡口仍在使用,故设计需要考虑改建过程中,游轮及渡轮的停靠和通航需求。

▲改建中的轮渡站与开通使用的民生贯通桥 ©田方方


新的方案摒弃了原有轮渡站单体建筑的形式,而采取了结合轮渡站两侧的贯通桥和景观坡地标高的“建构地景”(Constructed Ground) 的策略。通过地面和高线两个不同标高的立交模式,这个策略有效的将浦江东西贯通和轮渡站与南北城市连接的复杂流线关系消解在地景平台的上部和下部,并与周遭地势和绿植相融合。


建构地景

Constructed Ground

▲方案爆炸轴测图

早在前期方案的时候就提出过船舱的设计概念,当后期确立建构地景的策略时,我们又将此重新融入进设计。只是不再以单体建筑的形式,而是与地景平台相结合。下部作为直通轮渡站码头的进站口,上部的观景平台则类似船上甲板,犹如船舱般的分层功能,既简化流线关系,上下之间又相互联通,同时还与东面而来的贯通桥衔接,成为东岸三部曲的西端终点环节。


地景平台

上部的地景平台不只是单一的露天望江广场,它还承载着服务周边贯通道的配套功能。因而后期对二层的平台设计又进行了一轮推敲与深化。最初设计了一组带结构顶棚的弧线形半围合空间,作为休息区。平台上的圆形开洞各有功能,这些孔洞有的作为天窗,为下部增加采光;有的则与一段螺旋楼梯相连,便于使用者快速上下平台。

▲顶棚下设计弧形半围合空间

▲轴测分层动态解析图


最终为了视野的通透性,推敲后的方案简化保留了结构顶棚作为凉亭,半围合的弧形墙体留为弧形景观座椅。凉亭的结构柱也设计为圆形座椅,与平台上的圆形开洞相呼应。


 建成实景 

As-Built Scenes 

建筑共分二层,高度9米,建筑面积为645平米。一层主要为轮渡站候船厅及站务用房,主要流线为南北向,二层为配套设施可服务周边贯通道,提供便民设施。上部为覆盖金属网的景观构筑物,结合夜景灯光变化成为独特地标建筑。

▲建成夜景鸟瞰 


一层空间

轮渡站一层整体都位于贯通道的下方,大厅流线为南北向开敞。大厅中庭处设置圆形天窗,为狭长的空间带来自然光线。大厅西侧布置站务用房以及可以对外开放使用的公共厕所。一层层高5.5米,整体都位于漫步道平台下方。

▲一层大厅贯通南北,通往民生路方向

▲圆形天窗增加大厅采光,通往渡口方向

▲另一个圆形开洞则设置旋转楼梯作为一二层的快速连接通道



二层空间

在结构大板之上10.2米绝对标高之处形成新的地景平台,主要连接民生码头与新华绿地,并为途径跑步、骑行和候船的人群提供驻足停留和休憩的空间。从民生码头延续过来的弧线贯通道,穿过平台继续向西延伸。平台上设计的云朵形景观构筑物也成为地景平台上的亮点。

▲轮渡站二层平台与民生码头贯通道相连通

▲二层地景平台上的钢构架凉亭


构筑物采用钢构架及金属丝网,配合灵动活泼的几何造型,成为贯通桥西端的重要节点,搭配爬藤绿植提供遮阳的休息空间。

▲钢构架轴测图

▲钢构架平面图,木座椅和水洗石矮墙平面图

▲在构架下的空间设计座椅供人们休息候船


▲钢构架立面图

▲二层平台空间开阔,骑行者自贯通道途径钢构架


 城市基础设施展望 

Urban Infrastructure Prospect

民生轮渡站及其周边的公共开放空间,在承载基础设施的交通功能同时,也为滨江游憩提供多元的游赏体验。作为三线贯通的基础设施的最后一环,预留对未来空间的建设仍在进行。

▲轮渡站与黄浦江相融相和  

▲贯通桥与轮渡站相连,跑者途径二层观景平台


本文相关内容亦出版于《建筑学报》,详情请点击:

新刊要览 |《建筑学报》2019年8期(总第611期)




更多技术图纸

▲场地总平图

▲场地一层平面图

▲南北立面图


▲东西立面图



 Project Introduction

The Minsheng Ferry Station is located at the end of Minsheng Rd, north to the Huangpu River and west to the Xinhua greenspace. The site can be accessed from Minsheng Wharf Waterfront through Huimin  Bridge. As an infrastructure which connects transportation between the two coasts and an important landscape intersection along the Huangpu River, the design integrates architecture with the landscape while separating ferry passengers and slow traffic flow from three-line connection through two levels of different functions. In total 9 meters tall and 645 square meters, the building is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the lower level serves as ferry waiting zone and service area which directs the flows of passengers to the ferry, while the upper level serves as facilities for the connecting open space. the building is covered by stainless mesh net on the top as landscape installations which render the building monumental at night through various lighting techniques.


Client:              Shanghai East Bund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Location :         Pudong District, Shanghai

Type :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Scale :              645 sqm

Design / Built : 2016-2018/ 2017-2019





本文编辑 Editor / 孔秋实 Qiushi Kong





过往发布 | 动态:

追思展輝,為兒童而設計和其他建築之外的未完成使命

以勇气和专业,共抗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4572,这场年会,值了!

2019,我们收获了什么?又“遗憾放手”了什么?


过往发布 | 作品:

申窑艺术中心(二期) | Shenyao Art Center (Phase II)

申窑艺术中心(一期)|Shenyao Art Center (Phase I)


过往发布 | 展览:

未知城市三部曲| Trilogy of Un-knowing the City

建构文化基础设施|Architecture as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过往发布 | 招聘:

充满直觉和灵性的工作空间




劉宇揚建築事務所

媒体联系:media@alya.cn

商务联系:business@alya.cn

招聘联系:hr@alya.cn

ALYA官网:http://www.alya.cn/


长按二维码,关注ALYA微信公众号,欢迎后台留言互动。


 

坚持善念的设计,力求善意的建筑

Architecture of Craft and Ca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